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投资逻辑篇)笔记

on under 炒股
4 minute read
  • 段永平:著名企业家,小霸王品牌缔造者,步步高创始人,vivo和OPPO联合创始人,网易丁磊生命中的贵人,拼多多黄峥的人生导师。

  • 我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 这就是我说的所谓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说我是从骨子里相信,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动摇。 很多人一讲到投资就会马上冒出很多大家都似懂非懂的术语,大概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信仰。 其实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的意思,不然投资投的是啥? 公司价值是什么?就是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啊。 未来是多久?就是直到永远的意思。 永远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结束为止。 公司结束是什么意思?就是包括卖掉在内的所有可能。 记得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买股票花的是价格,买的是价值。 其实我对投资的理解就这些,其他都是这几句话衍生出来的。

  • 我自己从事企业经营只有10多年,之后开始投资到现在也差不多10年。在这10年里在有兴趣的企业里我大致看懂了不到10家企业(被排除的不算,投错的不算)重手投了5家,差不多两年一家,没想象的那么难吧? 什么,你投的企业比我多多了?那你要小心了,一般而言,超出一定量以后,投的企业越多赚的越少。

  • 老巴童鞋说生意模式最重要。我自己大概对这句话想了好几年了,还在继续想,但确实越来越感觉到老巴这个说法有道理。和老巴吃顿饭没白吃,这句话就已经值个100顿饭了吧(其实远远不止哈)? 什么是生意模式?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大学里的教授能给个文点的定义吧。但是,我觉得我大致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叫生意模式的话,那就看看老巴的那几篇在几个大学的演讲。 还没懂?那看看喜诗糖果,看看可口可乐、看看比亚迪、看看苹果、看看航空公司、看看那些做太阳能晶片的“光伏企业”……

  • 01.网友:段大哥自己是不是无神论者? 段永平:我不迷信但我有信仰。(2016-12-02) 网友:投资是否有信仰? 段永平:投资的信仰指的是:相信长期而言股市是称重机,对没有信仰的人而言,股市永远是投票器。(2013-05-17)

  • 段永平: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2013-02-01) 如果说宗教情怀指的是信仰,信仰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就是明知错的事情就不做的话,我同意这个说法。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如此厉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坚持不做他认为不对的事情。要坚持这点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往往“不对的事情”往往是有短期诱惑的。(2013-02-02)

  • 要相信的是:做对的事情最后会有好结果,或者说做错的事情最后会有大麻烦。至于把事情做对则是个过程,有时候快有时候慢,需要投资者耐心等待。

  • 投资是什么?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基本版:《投资是什么》 投资就是买未来现金流。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做对的事情) 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2012-04-05)

  •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

  • 投资就是买未来现金流。

  • 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

  • 在巴菲特这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以前虽然也知道生意模式重要,但往往是和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的。当年老巴特别提醒我,应该首先看生意模式,这几年下来慢慢觉得确实应该如此。 护城河实际上我觉得是生意模式中的一部分,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具有很宽的护城河。 好的生意模式往往是好的未来现金流的保障。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 我觉得margin of safety实际上应该指的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 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的不确定性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时,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

  • 很多人说很难看懂未来现金流。其实绝大多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我也是看不懂的。看不懂的就不碰。一年两年或许更久的时间里总会有目标出现的。有些公司的生意模式很好,但股价有时候太贵,那就只能等了。好在这些年来一直如此,每隔些年就来个股灾,往往那时好公司也会跟着稀里哗啦的。

  • 用我这个办法投资一生可能会失去无数机会,但犯大错的机会也很少(但依然没办法避免犯错)。 我经常听见有人在讲哪只哪只股票赚了几倍的故事,可他们就是不说总的成绩,你懂的。

  • 什么是“做对的事情”? 难道还有人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做的吗?看看周边有多少人抽烟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去做呢?那是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 其实,人们往往知道什么是错的事情,只要把错的事情停止做了,就离“做对的事情”更近了一步。所以,“做对的事情”其实就是发现是错的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 很多人都希望知道把公司做好的秘诀是什么,其实“秘诀”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好的公司都一定是有一个长长的“Stop doing list”,就是“不做的事情”。

  • 投资里做对的事情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生意,就是买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这点其实不用看书,懂了就懂了,不懂看啥书帮助都不会太大。 从把事情做对的角度看,投资就是要看懂公司的生意,有些书也许是可以帮助你看懂一些生意的。老巴的股东信是涵盖了两者的,如果反复看还是没帮助的话,别的书估计帮助也不大。我本人是没看过啥书的,但做过企业对理解企业有很大帮助。

  • 做对的事情在实际中往往就变成不对的事情不要做。比如,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等等。

  • 我对做对的事情的看法是: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经常会明知不对,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肯改,结果错误变得更大,呵呵,我肯定犯过这种错误。没人不犯错,但知道这个原则的人犯错概率低,改得快,最后哪个啥了……。

  • 段永平:呵呵,一般人学习理解是总是觉得做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 段永平: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

  • 段永平:我是不教人做什么的,因为不可能教得会,所以我总是教人不要做什么

  • 我这里讲的最重要的就是什么不能做,至于什么能做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别人帮不了忙的。

  • 段永平:我总是觉得很多时候人们太注意所谓成功人士都干了啥,但就是不注意他们不干啥,而往往不干什么是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也干点什么的前提下)。(2011-06-03)

  •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坚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原则性错误的事不做。比如:他认为他“不懂的事就坚决不做”。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这个。

  • 段永平:道可学,术要练。道指的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不做不对的事情”或者说“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术”指的是技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学同时也需要练习的,非一朝一夕之功。(2013-03-24)

  • 网友:请教您个关于价值投资‘术’方面的经验,您对‘术’这个层面怎么看? 段永平:我个人以为价值投资的“术”就是如何研究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老巴的“护城河”、好的管理团队等都属于“术”的范畴。其实这个“术”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学校里一般也没人可以教,大概只能自己慢慢悟了。(2 011-01-05) 段永平:先有道然后术才有用哈,不然就是瞎忙。(2015-01-16)

  • 10.网友:你有一句话“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我体会很难。 段永平:做到这句话当然难,不然为什么所谓成功人士总是少数呢?(2010-05-24)

  • 天才抵不过天时:一群金融天才的两次灭顶之灾 本文复盘了世界顶尖金融学家黄奇辅等一群金融天才、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梦幻团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使用杠杆的情况下的两次失败经历。

  • 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 聪明往往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比较强,但知道坚持不做错的事情的人最后才会成大器,比如巴菲特。

  • 我经常见到一些并不聪明的人成功,他们甚至也并不十分勤奋。但是他们都是一些热爱学习的“学习机器”;他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智慧。伙计,如果你前面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话,这可是大有裨益的啊。

  • 没人可以保证自己只做对的事情,所以需要建立stop doing list。

  • 所谓少犯错不是通过什么都不敢做实现的,那叫裹足不前。少犯错是通过坚持做对的事情来实现。而所谓坚持做对的事情是通过发现是错的事情就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会是最小的代价。

  • 所谓要做对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不做不对的事情来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stop doing list,意思就是“不做不对的事情”或者是立刻停止做那些不对的事情。也许每个人或公司都应该要积累自己的stop doing list。如果能尽量不做不对的事情,同时又努力地把事情做对,长时间(10年20年)后的区别是巨大的。

  • 网友:怎么发现对/不对的事情? 段永平:要有时间想。可能会想很久,有一天突然灵光一现,想明白是错的/对的。很多人一天到晚忙,根本没时间想,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

  • 网友:怎么理解“Stop Doing List”? 段永平:主要讲的是做对的事情。它不是一个skill(技巧)或者formula(公式),而是思维方式:如果发现错了,就立刻停止,因为这个时候成本是最小的。我不能告诉你对错,怎么判断对错,要自己积累。 “Stop Doing List”没有shortcut(捷径),要靠自己去积累,去攒,去体悟。stop doing就是发现错,就要停,时间长了就效果很明显。很多人放不下眼前的诱惑,30年后还在那儿。错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的诱惑。(2018-09-30)

  • 老巴的教导千万别忘了: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 段永平:任何时候,只要你还想着要空一把谁,那就表示你还是个投机分子(以为自己比市场聪明)。早点收起做空头的念头吧,老老实实去找那些可以让你睡得好觉的deal!

  • 巴菲特:“查理和我对做空都不陌生,我们两个都失败了。”芒格对做空则表示:“我们不喜欢以痛苦地交易来换金钱。”(2013年) 查理和我过去在上百只股票上有过做空的想法,如果我们实施了,我们可能已经变成了穷光蛋。泡沫的演化基于人性,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它会破裂,或在破裂之前它会膨胀到多大。(2002年)

  • 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费尽力气发现了一个骗局(并且做空这个公司),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继续疯涨三倍,而且这些骗子们拿着你的钱弹冠相庆,而且你还要收到证券行的保证金追加通知。像这种郁闷的事情你哪能去碰呢?

  • 段永平:老调重弹:不做空、不margin,不做不懂的东西。什么时候明白都不晚,不过真的明白恐怕都是在付出大代价之后。

  • 芒格知道做空会出大问题,所以就不做空。知道用margin会破产就不用margin。巴菲特说过,他有很多很厉害的朋友最后都破产了,原因就是因为用了margin,所以不能用margin等等。

  • 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

  • 如果你懂投资的话,你不需要借钱,因为你早晚会有钱的,着什么急?

  • 段永平:如果你懂,你不该用margin,因为你不需要他也终究会赚钱,如果你不懂,更不应该用margin,因为早晚会因此亏大钱的。

  • 所谓懂投资的真正含义,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懂得不投不懂的东西。

  • 投资时,每个人都要面临无穷选择。到底啥最重要?啥不该做?巴菲特说买公司首先看生意模式、不懂不碰。从见巴菲特以后,我犯错误的机会明显下降(不懂不做),决定重仓苹果也得益于巴菲特的教诲(生意模式强大)。巴菲特讲的这两个东西,我认为至少值20%的身价(对看懂的每个人的一生而言)。

  • 段永平: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

  • 段永平:股市上那些长期亏钱的大多属于不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的人。

  • 段永平: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别在于我承认我懂的少,所以就变简单了。

  • 段永平:我从来没接触过制药行业,也不打算再花时间去搞懂了。我懂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小日子应该能过了

  • 段永平:不要一年做20个决策。1年做20个决策,肯定会出错,那不是价值投资。一辈子做20个投资决策就够了。

  • 便宜货不是随时都有,更不是看完巴菲特的书就能马上找到的。茅台不是有过很便宜的时候吗?便宜的股票当然是很难买到的,但早晚都会出现在市场上。

  • 段永平点评芒格主义 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游戏的重点)。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极大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极大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 段永平:平均两年做一个大的投资决策的效果肯定比一年做两个更好。

  • 段永平:大道这4年里只真正出手了一次,就是苹果,上一次出手是GE,大概这是其会成为极少数人的原因?如果大道只敢平均两年出手一次,凭什么“散户”可以出手更多?

  • 段永平:其实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犯过的这些错误,巴菲特也是。

  • 如果想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忘记过去犯过的错误是坚决不行的。

  • 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出了个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 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错。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常难。

  • 段永平:如果你觉得看我的东西有收获的话,你就可以好好看看老巴的东西了。建议你看多几遍,一遍是不够的。

  • 来自“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所拥有的知识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寻找生意(公司)的价值和其价格之间的差异,并从中获利。当他们做出决定要买入某个股票时,他们是从不关心那一天是星期几,或是哪一个月份(这是那些“市场有效”的理论家们所关心的)。无独有偶,当一个生意人要买入一项生意时,他也是不太可能会去关心那项买卖到底是在星期几、或哪一个月份进行的。(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所做的事其实是与这些生意人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是通过股票市场来买入一项生意罢了)。既然买入某个生意是不需要考虑到是星期几或哪个月份的,我真感到怀疑,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者仍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呢。我们的这批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当然也不会去关心一些诸如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或证券回报的协方差等等的参数。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连这些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关心两个数字:价格和价值。 我一直都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关价格与成交量关系以及各种图表的研究。难道你会因为某个公司的价格刚刚于上一星期被调高了,就冒然的买入它吗?今天,之所以会有如此多有关价格与成交量等参数的研究,那是因为在这电脑时代,我们可以很容易取得这许多的资讯。这些研究不见得要有什么价值,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有了那么多资料,而学者们也已花了相当多的努力在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即使那些资料是没有应用价值的,但当人们具有了相关技能时,好像不去用它就是有罪似的。就如我一个朋友所说的: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是钉子。

  • 沃尔特采取完全的分散投资策略,目前持有着百多只股票。他知道如何去寻找那些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股票。而这就是他所做的全部事情。他从来不担心那天是不是星期一,或者是不是一月份,又或者是不是大选的年份。他只是单纯的说,“如果我能够以40美分的价格买入一项价值为1美元的生意,肯定有好事情会发生”。

  • 他们都是根据一间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价之间的差异来投资获利的。

  • 市场中存在着许多非有效性。这些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者们一直以来都是从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谋利的。当一个股票的价格受到华尔街“羊群”影响,而被人们的情绪、贪念和恐惧把推向极端时,我们很难相信,它的价格变化是理性的。事实上,股票的市价往往是不合理的。

  • 在进行“价值型”投资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买入某个价值为1美元的股票,比起你用40美分买入它,风险会更大。但是,后者的预期回酬却是比较大的。在价值投资中,潜在回酬越大,则风险越低。

  • 在价值投资中,潜在回酬越大,则风险越低。

  • 你必须具有一些知识,才能让你有能力去评估某个生意的真实价值。但你也不能太过信任这个估值。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安全边际”。例如,不要以8千万去购买一个价值8.3千万的企业。但你必须留有余地。当你建造一座可以承受3万磅压力的桥梁时,你只会让自己驾驶一辆不超过1万磅的卡车过桥。进行投资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 自从50年前,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所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后,价值型投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在我自己运用它的这35年期间,没有迹象显示人们正转向价值投资法。这也许是人类的本性吧,人们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过去的这30多年,学术界的各种研究正是与价值型投资背道而驰的。我相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已经有船环绕了地球一周,但相信“地球是平的”的人却会越来越多。因此,市场上仍会出现价格与价值的巨大差异,而学习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的人们将会继续从中受惠。

  • 巴菲特说,他的投资一般是在他认为有95%的把握时才出手(我觉得也许没那么高),但很多人实际上60%的把握就出手了(或许更低,所以会看到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

  • 所谓懂投资的真正含义,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懂得不投不懂的东西。但投资回报的好坏其实是取决于投资人能找到自己懂的好的投资标的,这就需要很用功才能经常找到好的目标(巴菲特的标准是一年一个)。像我这种用等待苹果掉头上型的用功程度4年能找到一个就很不错的。

  • 其实老巴这么多年讲来讲去就是那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 投资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简单指的是原则-就是不懂不做,不容易指的是理解搞懂生意不容易。

  • 我开始做投资时已经40岁了,而且经营企业很多年,所以瞬间就明白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道理。you must believe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有趣的是,我认识的人里面,我觉得骨子里绝对认同这一点的人我就见过两个–巴菲特和芒格。其他所有人(包括我本人在内)或多或少都受市场影响。

  • 老巴股东信里讲的东西无非就两个:一个是“做对的事情”,就是去找好公司,关注公司长远的未来;另一个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就是如何找到好公司,如何看到公司的未来。 第一个问题其实就一句话,非常典型的“大道至简”,但非常难,绝大多数人在这点上过不去,所以才会过于关注市场。 第二个问题,是每个人的能力圈问题,做投资,每个人都该找自己能搞懂的好企业。老巴懂的我经常不懂,我懂的老巴也可能不懂。

  •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 不懂的东西不要做,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只在相对于内在价值大幅打折的时候才买进, 投资要有耐心有纪律

  • 段永平:个人认为,看懂一家公司不会比读一个本科更容易。

  • 网友:老大,你在资本人物中曾经说过你投资是非常的集中。这样是否不符合风控要求,因为你认为你懂了的生意,但也未必看到了所有风险,况且企业是发展变化的!我想法是相对集中,关注弄懂10个左右,持有3-5个,并不断换到性价比更低的组合,你觉得如何?换到性价比更好的组合。 段永平:呵呵,其实我也同意你的做法。我的问题是,有时觉得了解一只股票都非常难,十只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 理解和搞懂一个企业确实是很难的。我做企业这么多年,开始投资以来觉得自己大致搞得蛮懂的企业不超过10家(排除的不算),

  • 要学会什么是好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个生意,别的办法都要比这个慢而且不扎实。

  • 对了,关于怎么投资的书,我觉得最重要的书是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时的言论。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开始了。如果谁觉得巴菲特已经过时,谁在投资时就该小心了,不然过时的很快就会是自己。该讲的老巴都讲了,别人谁讲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

  • 段永平:大概是因为股东大会在即,最近听了很多巴菲特的讲话,每次听都觉得很有收获。我把能在网上找到的老巴的讲话都下载了,大部分是买的。youtube上有很多,是免费的,但看起来稍微有点不方便。主要内容:在几个大学的讲话,和charlie rose的对话以及电视采访等。如果能听懂的话,建议听听,感觉比看给股东的信更直接和有趣。

  • 引用:CCTV《对话》:巴菲特和芒格(2010-10-18) 段永平:本人觉得这节目做得很不错了,值得关注巴菲特的人反复看。 如果这个节目能做成《对话》特别版,分个上下集,让老巴和芒格多讲点当然会更好,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都在里面了。 还是那句老话,对看得懂的人来讲,这些也就够了。对看不懂的人,再多其实帮助也不大

  • 其实秘诀很简单,把巴菲特说过的所有东西都看20遍(如果一遍看不懂的话),再悟20年,就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做好了,已经懂的例外。

  • 投资开始的越早越好,不要想着马上赚大钱,一定要记得老巴那句话:“慢慢地变富”。 据说在2000年的一个早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给巴菲特打电话,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的变富。”贝索斯突然明白,关注长期的人,比关注短期的人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更加坚定了关注长期,忽视短期的想法。

  • 我是个很普通的人,做的事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只是我和他们的心态不同,譬如想快速致富。他们常常会跟我说,阿段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要尽快赚钱。我说,你看,我比你有经验有能力,我都只能尚且如此,凭什么你就能快点?

  • 网友:大道,多数人不愿意慢慢变富为何故? 段永平:其实我也不愿意慢慢的变富,我只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快速变富而已。

  • 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基金都很难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结构造成的。由于基金往往是用年来衡量考核,投资人也往往是根据其上一年的业绩来决定是否投进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在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很多基金却会在市场上狂卖,因为股东们很恐慌,要赎回。而往往股价很高时却有很多基金在狂买,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股东愿意投钱进来。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费的,有钱时总想干点啥,不然股东可能会有意见。 基金一般而言很难搞价值投资,因为一年(甚至一季度)一考核的机制是很难不做短线的。

  •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更简单的投资策略,只有一句话:“我们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真正伟大的投资理念常常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当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而且我们又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出错。”

  • 网友:请问在投资中,是心态重要,还是专业知识重要。我学历可不高,但你说过任何人都可从事投资。 段永平:我怎么认为不重要。芒格认为理性最重要。我们认为平常心最重要。好像这俩是一个东西。(2010-05-30) 段永平:投资不需要学历的,但需要明白内在的道理并坚信之,找到好公司后要好好拿着,不要为短期的股价波动所影响。

  • 网友:请教您个问题,为什么巴老几乎完全公开了其估值+选股(公司)逻辑与方法、对市场看法、商业模式看法,而且还举了无数个生动的例子,但是却鲜有人可以达到他的长期业绩呢? 段永平:据说这是现任世界首富当年问老巴的问题,老巴的回答是:因为极少人像他那样愿意慢慢地变富。

  • 本来投上市公司的钱就应该是闲钱,如果自己能找到生意,那当然应该投自己的生意。其实投上市公司的内在道理是一样的,差别是不用自己费力去经营而已,很多时候甚至还能请到比自己更能干的人去经营。记得很久以前在学校碰到一个老师问,说自己不懂投资

  • 好像巴菲特早就讲过,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在指数便宜的时候投资指数是最好的办法。我同意。

  • 其实什么股票都不买的人都是赢家,比85%的人要强。

  •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你可能认为这个原则平淡无奇,但我是通过深刻的教训才学习到的。 —引用:巴菲特(2015-03-26)

  • “长期投资”并不自动等于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一般都是长期投资。

  • 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但长期投资不一定是价值投资(死抱一只股票)。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是在买对股票的前提下才成立。

  • 记住老巴的那句话: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为什么你愿意拿10天呢?我就是想通了这句话后把我手里管的UNG全部亏本卖了,如果当时不卖的话,到现在为止每股要多亏6-7块钱,总数大概超过一亿了。当然还有一句话是我自己的,那就是:发现错误要尽快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可能是最小的代价。

  • 网友:刚刚看berkshire2002年的年报,老巴说:在投资股票时,我们预期每一笔投资都会成功,在我们经营伯克希尔的38年中,投资获利的个案和投资亏损的个案比例约为100:1。这才是老巴真正牛的地方啊!厉害在几乎不犯错。 段永平:呵呵,你说到关键了。高手和其他选手的差别就在错误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来。

  • 其实没人可以告诉别人怎么做投资,但巴菲特告诉别人的是投资中什么东西不该做。看看巴菲特这么多年的(低)错误率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的总投资回报高了。

  • 很多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有一些再也回不来的重伤股,巴菲特一个也没有,这绝对不是偶然的,但好像很少人注意到这点。

  • 1.什么是看懂一个公司? 01.网友:怎么才算搞懂了一家企业? 段永平:我个人理解:从投资的角度看就是你能对其未来现金流有个大致概念(至少能赚多少钱的意思)的时候。(2010-05-26) 02.网友:怎么样确认自己已经看懂了一家公司.有些公司我自己认为自己挺懂的,就是不敢确定. 段永平:我自己的所谓能看懂就是认为自己大概能看懂其商业模式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2011-03-01) 03.网友: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懂一家企业,您有什么标准吗? 段永平:简单讲就是企业生命周期赚的钱你能看懂。(2015-03-10) 段永平:“懂”的定义不要太理想化。“懂”并不是能看到未来一切的“水晶球”。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很不错了。长远而言,我觉得投资实际上是个概率事件,真正“懂”的人犯错误的概率低,最后的回报高。

  • 所谓看懂了的意思就是认同其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远大于当时的市值。

  •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懂的标准是当他大掉的时候你非常想再买多些,而不是到处打听“发生什么事了”,或者老想着要卖掉。

  • 看懂的那种大概就是怎么涨你都不想卖,大掉时你会全力再买进的那种。

  • 如果因为自己买的股票掉了而兴奋的话,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就可能有进步了。

  • 首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后面所有逻辑的前提,没有这一条,其他什么都不是。那么买什么股票或者说是公司呢?巴菲特告诉我们要买能力圈内的,也就是你能看懂它在干什么,你觉得以后它可能会怎么样的企业。原则上凡是你能力圈内你觉得好的企业都是可以投资的,所以并不是说什么行业就一定不能投资,而能力圈的大小要看你的经历你的知识等等甚至要看机缘,也许你看了10年都没看懂但是某一天突然通了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能力圈内的公司要怎么去分析呢?巴菲特也说了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管理层,好的价格。可以看到好的价格是排在最后的,至于生意模式怎么理解,引用大道的话——赚钱模式;

  • 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 我在老巴那里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看商业模式,除非你喜欢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这样能省很多时间。

  • 巴菲特说买公司首先看生意模式、不懂不碰。

  • 网友:首先看生意模式!最亮的指路明灯。谢谢! 段永平:看到这句话说明你有悟性哈。这句话可能值一辈子的午餐。

  • 好的商业模式的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竞争对手哪怕很长的时间里也很难抢。你可以自己想想谁的生意是很难抢的?然后再想想为什么?

  • 一般来说,商业模式经常要看的东西不外是护城河是否长期坚固(产品的差异化的持续性,包括企业文化),长期的毛利率是否合理(产品的可替代性),长期的净现金流(长期而言其实就是净利润)是否满意…

  • 和巴菲特聊一聊,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至少给我带来了几千倍午饭的价值。以前我对商业模式是没有那么重视的,只是众多考虑之一。认识老巴以后,我买的苹果,茅台,包括腾讯,都有老巴的影响在里面,尤其是一直拿着这点,和老巴绝对密不可分哈。另外,从那以后,市场对我的影响逐年下降到几乎没有。如果能够从来的话,那我肯定会更早地去赢取那个机会。

  • 。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 我不会只是基于企业文化买公司,但会把有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想买的前提之一。

  • 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

  • 请问您是如何考察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最看重企业文化的哪些方面。 段永平:我看重那些让企业更健康更长久的因素。

  • 企业文化作为过滤器非常有威力,为我避免了很多错误。怎么选对的公司是能力问题,不选错的公司是是非问题。

  • 大致可以说让企业不健康不长久的文化都不是好文化。

  • 网友:想请教您是如何评判一家公司企业文化的好坏的? 段永平:基本上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看这家公司过去都说过啥都怎么做的。比如,当年我对苹果开始有兴趣后,几乎看了苹果所有的发布会以及能找到的Tim Cook和乔布斯讲过的东西,也用了很多苹果的产品。

  • 我看公司主要看两个东西,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这两样东西中任意一样我不喜欢我就不会再继续看下去,所以没有懂不懂的问题,我不需要懂我没兴趣的公司。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欢(当然至少要懂了的意思),企业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持有一个自己懂且喜欢的公司,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完全漠视市场的变化,就是可以拿着睡好觉。买个“票”然后天天睡不好觉,到处问别人怎么看,每天网上到处找各种相关消息的那种就是不懂。搞懂一家好公司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看下报表就可以的,但偶尔确实有那种简单看下报表就捡到宝的情况,比如老巴的某些公司,但那其实也是很多年碰上一个的概率,可遇不可求的。

  • 网友:大道,您在了解公司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之外,对于公司的产品您会下功夫去研究吗? 段永平:关注企业应该只能从关注产品开始的吧?没想到例外。(2020-10-27) 网友:那些商业模式很强大的公司,本质上是不是因为拥有个强大的产品(好的产品),所以才能形成强大的商业模式,比如茅台,苹果,腾讯,如果他们的产品没这么强大,没这么好,那他们还能形成今天这么强大的商业模式吗? 段永平:强大产品是必要条件。

  • 我一般用排除法,发现不喜欢的东西就离开了,所以最后能留下的目标很少。没办法了解的公司就不碰了。

  • 网友:大道好。我问一个怎么找股票的问题。我的问题是大道你是怎么找到好股票的? 段永平:看雪球,好公司出来时你会知道的。2-3年找到一个就好。

  • 网友:我问一关于修炼本领的事。你说你平时关注雪球,好公司出现时能购够看出啦。那我们这些没啥水平的人,平时要怎么修炼,到好公司出现时才能看出来?谢谢。 段永平:我的意思其实是关注雪球才会机会多点,但不是说有办法一定能看出来。没水平的当然首先要提高水平。(2019-08-07) 网友:大道的信息一般从哪里来啊? 段永平:雪球,不是玩笑哈。我现在基本不看别的媒体。

  • 段永平:我的意思其实是关注雪球才会机会多点,但不是说有办法一定能看出来。没水平的当然首先要提高水平。(2019-08-07) 网友:大道的信息一般从哪里来啊? 段永平:雪球,不是玩笑哈。我现在基本不看别的媒体。

  • 网友:请教您,我记得巴菲特有次回答一名记者的提问:“您的投资秘诀是什么?”回答是“看年报”.如果说我们看不懂一个企业,是不是应该不断的重复的去读年报呢? 段永平:看年报是了解企业的一个必经的路径。

  • 网友:如果我有机会接触上市公司的老板,我可能很少问,但我会用心去看去听他们说的和做的。 段永平:想了解上市公司老板根本不需要面对面接触,现在internet这么发达,想听其言观其行实在是方便的很啊。(2011-08-25) 网友:我看企业文化的方法就是经常看领导人访谈。 段永平:看访谈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方法,结合过去他们都说过啥,都是否做到了也可以看出来他们说的时候是真话还是套话。所以,看一个访谈是不够的,光看访谈也是不够的。(2010-11-09) 05.网友:请问看懂一家公司是否一定要到上市公司所在地考察。有些人说:为了了解上市公司,就专程到上市公司的所在地租房住了半年。 段永平:公司内部人也未必就懂自己公司,在当地住上半年怎么就能一定懂?搞懂一个公司实际上是没有公式的,不然就可以在学校开课教了。

  • 想了解上市公司老板根本不需要面对面接触,现在internet这么发达,想听其言观其行实在是方便的很啊。

  • 为什么说“好的生意模式、好的企业文化、好的管理团队、好价钱”也不是可以买的“充分条件”?因为这样的公司也可能犯致命的错误,只是具备这种条件的公司犯致命错误的概率比没有这种条件的公司低很多,康复能力强很多,所以投资这种公司成功的概率高很多而已。 投资里最难的地方就是找不到可以投的“充分条件”,如果有的话,那电脑就可以比人脑厉害了。 “投资界”总是有人试图找出一种不用懂企业就可以在股市上赚钱的办法,他们永远都不会找到的。如果能找到的话,这个办法应该早就找到了,那现在投资界赚钱最多的一定是数学家。

  • 段永平:巴菲特讲的能力圈子指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有限的了解范围。每个人总是有些东西懂有些东西不懂。所以投自己懂的东西就容易知道价值,就知道什么叫便宜,就有机会赚钱,反之亦然。如果你觉得心虚的东西就是投机,投机当然也有赚钱的时候,但风险大,睡不好觉。

  • 段永平: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或者说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要远远重要过能力圈有多大,这也是人们能看到很多很“聪明”的人投资表现长期不好的原因。

  • 大概智商高的人未必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但智商高的人可能往往容易越出自己的能力圈。

  • 学老巴最重要是学他的原则,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就像我敢重仓苹果,老巴大概不会一样。我有个朋友在BYD上亏了很多钱,我问他为什么买BYD,他说老巴都买了,这种学法是会出事的。我没买过BYD,虽然一直有兴趣看,但一直没看出买的兴趣来,所以老巴买不买对我完全没影响。 总之,崇拜任何人都是不对的,最重要的是芒格讲的那个“理性”。

  • 网友:您对弘毅这家投资公司了解吗? 段永平:我不太了解其他投资人都在干嘛。我觉得真正的投资者之间的交流是很少的,大家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干活,不太需要交流。

  • 巴菲特: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段永平:还是说要呆在能力圈内。呆在能力圈内说起来容易,但大多数人做不到。 巴菲特: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 段永平:还是能力圈。we don’t know what we don’t know. 巴菲特:如开始就成功,就不要另觅他途。 段永平:还是能力圈。 巴菲特: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有信心的范围内找到需要的,我们不会扩大范围。我们只会等待。 段永平:还是能力圈。要耐心等待自己能力圈内出现投资目标(包括在能力圈内积极寻找。) 巴菲特: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段永平:不懂不做,其实还是能力圈。

  • 要耐心等待自己能力圈内出现投资目标(包括在能力圈内积极寻找。)

  • 老巴不可能教会我们投资,因为会否投资是关乎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圈的事情。不过,老巴教导我们要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这样就会少犯错,时间长了以后投资就会有好的表现。

  • 网友:不知道您是否关注过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对于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的报道,我想问段老师在今后的5年或10年里那家企业胜出的机会多点? 段永平:基本上我不太关注能力圈外的企业。

  • 网友:请教段总对刚上市的新股一些看法。听说巴菲特一般不买新股(这是不是巴菲特的原意我不知道),原因可能是新股没有多少历史业绩可以考察,或是刚上市的新股有部分做账好看,调节利润什么的。 您一般买新股吗,一般要有多久历史业绩,你才会买它的股票,还是等公司上市一年半载后,看看它经营的情况再做决定呢。 段永平: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懂不投!投不投和是不是新股没关系,但新股往往没办法搞懂。

  • 我没买过中石油,也没买过比亚迪。但是,如果中石油回到当年巴菲特买的价钱,我会毫不犹豫跳进去,因为我后来看懂了。如果比亚迪回到当年巴菲特买的价钱,我还是不会买,因为还是不懂。

  • 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跟着我买阿里,说这话的人都是投机分子!自己不懂的东西千万别跟着别人投,拉人壮胆也是没用的哈,不管这人是谁。反过来也一样,自己懂的东西不怕别人不喜欢,哪怕那人是老巴或芒格也没关系。

  • 网友:段总好:您认为推特的价值是否被低估了? 段永平:如果需要问别人的股票你最好别碰。

  • 网友:段总好!理想和小鹏,全仓买,各买50%,您觉得这个策略可行吗?……还望您能指点一二。 段永平:当你需要别人指点你买的票的时候,你自己多数是在赌吧?

  • 网友:您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是了解一个公司挺难的,中信证券等大券商也会踩雷,这是否就涉及能力圈问题,只投资能搞清楚的,模式简单的生意? 段永平:对的,不懂不碰。

  • 买自己不懂的东西是为什么85%的人可以在牛市熊市都亏钱的原因。没有比因为股票涨了很多而买入更荒唐的理由了。

  • 每个人看看自己犯错的比率,再看看老巴犯错的比率就明白差别在哪里了。

  • 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如果你觉得自己到最后确实没有什么企业能搞懂,就什么都不碰,那你的投资表现就可以在全世界排在前10-15%。

  • 不懂就不碰。我也有很多东西不懂,好像没什么办法,但好像也不妨碍出成绩。

  • 不盲目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段永平:会打golf的人大概都知道,凡是想打远点儿的时候都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2013-10-20)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

  •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看懂一次就可能表现比95%的人好,如果一个都看不懂也可以表现比80%的人好。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

  • 看得懂什么不重要。好像现在的中国首富是看懂人喝的饮料的人,也许下一个是个能看懂猪饲料的人。 另外,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介入过互联网或高科技什么的。互联网或所谓的高科技都只是工具而已,就像当年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等一样。

  • 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别的不要太关心。

  • 举个所谓懂的例子:比如苹果,我在2011年买苹果的时候,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当时股价310/7=44),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亿。以我对苹果的理解,我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赢利大概率会涨很多,所以我就猜个500亿(去年595亿)。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用2000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亿/年,未来5左右会赚到500亿/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还会往后继续很好)。如果有这个结论,买苹果不过是个简单算术题,你只要根据你自己的机会成本就可以决定了。但得到这个结论非常不容易,对我来说至少20年功夫吧。能得到这个结论,就叫懂了。不懂则千万千万别碰,我有个球友320/7=46买了一些,结果一个回调,310/7就卖了(现在苹果加上分红可能早就超过200了),还跟我讲为什么要卖的道理,从此我不再跟他说投资了。

  • 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对一个伟大公司而言,有时候一点点价格差别10年后看都不是事,但因为差那点价格而错过一个好公司就可能是大事了。

  • 一直没懂老巴说的安全边际是什么意思,但自己最后的体会就是这样,不了解的公司再便宜也可能不便宜哈。

  • 钱少尤其要focus。好容易找到一个好价格的好股票,不集中是不明白的表现。

  • 如果你只对一家放心,觉得这家肯定能给你自己觉得可以接受的回报,那你把所有钱放里面也是无可厚非的—比如全部钱存在银行

  • 分散那个叫理财,它根本既不是投资甚至也不算投机,他就是理财,理财就是希望大势涨我就跟着涨,所以你就撒胡椒面撒下去,拿个大黑猩猩往墙上扔飞镖,这是最典型的例子

  • 一般而言,当自己的股票下跌时有很想卖的想法时,多数是你买了自己不了解的公司。

  • 老巴中地雷的机会比平均低非常非常多,这次金融危机他一个都没中,这里面的道理会去想的人不多啊。

  • 真懂了就拿得住,不需要什么技巧。再说一下关于“拿住”的观点:买股票(公司)和其曾经到过什么价没关,卖股票和买入价无关。不要老以为谁是“高手”,也不要老想着成为“高手”,老老实实找些自己能看懂的好公司,好价钱时买下拿着就好了。老巴讲过,最好的公司就是永远都不想卖的公司。一生找到几个这种公司,想不发达也难啊。

  • 投资的一般规律是:出手越多,赚得越少或赔得越多。(2010-04-23) 不知道是芒格还是巴菲特说过,如果一个人的投资生涯中只出手20次(大致比喻),他的成绩单会比更多次出手要好得多。我看完这句话后反省自己的结果是确实如此。我想大概一年能有一次机会就很好了。

  • 按巴菲特和芒格的意思,一年出手一次就算很多了。仔细想起来,我过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能会多赚很多钱。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 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 上面提到的这种机会很少,它们通常会落在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充满求知欲望而又热衷于对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头上。 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后,如果获胜的几率极高,那么动用过去的谨慎和耐心得来的资源,重重地压下赌注就可以了。

  • 我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也就是说如果看完财报就不喜欢或看不懂的话,就不看了。

  • 不赚钱的净资产有时候就是个累赘。比如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建个酒店,花了一个亿,现在每年亏500w。重置成本还是一个亿,现在5000w想卖,这里谁要?

  • 网友:曾看一个公司,净资产高,现金也高,公积金也高,但收益低,股票一直不涨反跌,后来才知道,大片厂房陈旧,地方很偏,租不出去,空置很长时间,还要还银行利息款。 网友:唉,郁闷啊,给您现身说法一个净资产不值钱的例子:我搬家,新家有床,搬之前在IKEA新买的床放在论坛上打五折都卖不出去。最后我直接贴出送床的布告,一位仁兄打电话来咨询了一下,最后嫌太远不肯要……

  • 计算价值只和未来总的现金流折现有关。其实净资产只是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编了个“有效净资产”的名词。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其实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是负价值)。

  • 财务上好像没有“有效净资产”这个名词。有效净资产可能是我编出来的吧,以前没见过。编这个名词的目的就是不想让自己被“净资产”的表面数字所迷惑。“有效净资产”指的其实就是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 网友:在评估一家公司的有效净资产时,大量的无形资产该如何评估? 段永平:只有一个标准,未来现金流,看不懂的就不要碰。

  • 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千万要小心,和投资别的公司一样小心就好!一眼看上去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确实经常是值得花时间去看的,但多数情况下这未必就是便宜货。

  • 网友:据了解,2010年京东商城营业额预计108亿元,现已完成超过80亿元。分析称开放平台可为其带来较高毛利率,为上市做准备。 段永平:不赚钱的生意多少营业额都是没用的。

  • 网友:您一般认为,怎样的一种现金流状况是比较安全和良性的?比如说与营收相比吧。如果认为每个行业差异性是很大的,可以用您原来作CEO时的BBK,或现在的GA、yahoo来举例说明。 段永平:很难说什么就一定安全,但不安全的很容易说。比如,一家公司营业额很大,但现金流只有营业额的1-2%。我会觉得如果这种情况不是暂时的,这家公司就很危险,或者叫不安全。对没有债务的公司而言,短期的现金流多少好像不会对安全形成威胁。

  • 您认为ebit、净利润等等,从哪个方面考虑利润好些。 段永平:如果只讲现金的话,我指的就是净现金,就是减去负债后的。你的第2个问题我不太懂。我一般看现金流和利润。有些公司的利润挺假的,从现金流能看出来。有空你可以看看Buffett写给股东的信,里面都有,我不可能解释的比他好。

  • 好多公司看起来赚很多钱,现金流却一直在减少。那就有危险了。其实这些巴菲特早说过,人们都知道,但是投资的时候就会糊涂。很多人管他们自己叫投资,我却说他们只是for fun,他们很在乎别人满不满意(这家公司),真正的投资者绝对是“目中无人”的,脑子里盯的就是这个企业,他不看周围有没有人买,他最好希望别人都不买。同样,如果我做一个上市公司,我也不理(华尔街)他们,我该干吗干吗,股价高低跟我没有关系的。

  • 觉得amzn的生意模式确实不错,但再好的东西也得有个好价钱才行。

  • “净资产收益率”是个很好的指标,可以用来排除那些你不喜欢的公司,但不能作为“核心指标”去决定你是否要投的公司。这个指标如果好的话,你首先要看的是债务;如果没有债务问题则马上要看文化,看这种获利是否可以持续。最后还是要回到“ 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

  • 【引用】巴菲特31年股东信精华(2012-02-17) 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账),而非每股收益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像后者一样的目的。

  • 网友:近期总看到文章或经济学专家,说巴老非常喜欢ROE这个指标,您对此有了解吗?在我的印象中,我只在巴老的致股东信中看到过有形资产回报率这个词,并且做了比较生动的解释,并没有哪次他提及过ROE,而且巴老也一再强调不会通过指标选股。 段永平:我也喜欢ROE这个指标。一般来说,ROE高的公司商业模式好。 其实我想说的是ROA,因为ROE好像没包括债务?(2019-06-01) 网友m:毛利率是不是比roe更直接反映商业模式的好坏? 段永平:显然不是,大把亏大钱的公司都可以有高毛利率,但没营业额。

  • Roe或Roa在了解一个公司的生意模式时是有帮助的,但不是充分条件

  • 我永远只有一种投资模式,那就是估算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 投资是什么?(2012-04-06) 段永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 网友:如何看待虚拟货币? 段永平:没有现金流的东西不知道怎么看

  • 网友:怎么看比特币/区块链? 段永平:我对不产生现金流的东西,不感兴趣。区块链我不懂,不懂不看,不懂没法下重注。但是我看不懂,不代表你看不懂,你要投自己能看懂的。

  • 我就一个判断标准:未来现金流折现。看不懂的就不碰。

  • 短期股价是由(买卖量)供求决定的,长期股价是由价值决定的。

  • 市场短期看是投票器,长期看是称重机。

  • 现金流折现只是个思路,不需要公式

  • 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财务问题,其实可能是个哲学问题,反正我从来都没有算过,也没见哪个会计师会算过。

  • 巴菲特:所有的投资都是现在付出现金,未来收回得更多。“一鸟在手”这个理念来自于大约公元前600年的伊索,他懂得很多东西,但他不知道当时自己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不可能知道一切(笑声)。问题是林子里有多少只鸟?折现率是多少?你对捕得这些鸟的信心有多大?等等。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如果你必须通过电脑或者计算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应该介入这项投资。这样的投资属于“太难”的类型,我们应该买入那些显而易见的投资,这些投资的吸引力不使用电脑也能清楚地发现。

  • 关于估值的一点想法 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 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 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

  • 芒格主义(2012-06-26) 译文: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 所谓价值投资者的买卖都是和价值有关,比如卖的时候和成本是无关的。会卖是师傅的骨子里实际上考虑的是市场价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想这么做的人自然是非常关注市场对这个股票的态度而不是专注在企业的生意上。猜测而已。总而言之,真正理解的公司,买和卖的决定其实是差不多难度的。

  • 最关键的还是平常心去看基本面,忘记成本,忽略市场。

  • 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太会因为一个危机发生大的改变,但价格会。所以,危机时往往是加码的机会,因为有很多好公司的价格会掉到价值以下(很多)

  • 我个人认为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优秀的企业都是处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合理的价格大概就是可买可不买的价钱。偶尔会有不合理的时候,那往往就是机会,如果你能识别的话。

  • 其实从长期的角度看,一点点价钱的差异远不如公司好坏来的重要。

  • 真正的好公司非常非常难找,所以绝不要因为价格有点儿高就卖掉,因为你非常可能会错失掉补回来的机会。

  • 当时卖的时候大概赚了100多倍,如果没卖到现在可能有500倍了。所以不要轻易卖掉好公司哈。

  • 老巴在回答什么时候卖出伟大公司的时候说“never”!这个never不容易懂,老巴自己花了几十年才大致明白了。

  • 就投资而言,想不明白5年10年的公司最好不要碰哈。

  • 网友:段大哥谈了很多投资,可否谈一点点投机呢? 段永平:投资像种田,投机像打猎?

  • 但投机这种打猎有时候会被猎物干掉。

  • 投机是零和游戏,大家互为猎物。

  • 对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我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以现在这样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如果你决定还买,这就叫投资;如果非上市公司你就不买了,这就叫投机。

  • 总觉得抄底是投机者的做法。我眼里没什么a股,美股市场,我只关心公司。

  • 网友:刚报名了高校炒股大赛,4个交易周,应该很刺激。 段永平:那你白来这里了。

  • 本人唯一看过书就是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好像还没看完。道理讲来讲去都一样,明白了就行了。其他的书我翻过一些。我认为,如果你能明白巴菲特,别的书不看也没关系;如果你不明白巴菲特,别的书不看也没关系。

  • 网友:建议老段也开一些投资书籍的栏目,然后老段根据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建议大家去读哪一本,请老段给我们解答一些问题,大家讨论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和投资理念等等。 段永平:排名不分先后: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巴菲特名言录、基业长青、韦尔奇自传。有空还可以看:查理宝典、穷爸爸富爸爸。

  • 网友:最关键的是我知道我肯定不会写书。—那就太可惜了现在的名作家都是纸上谈兵多经得起长时间实践考验的理论才值得发扬光大。 段永平:如果不看老巴的书,我的书有什么用?如果看老巴的书,我的书又有什么用?

  • 段永平:我还是认为对于投资关键在悟,看书太多没太大意思,反而浪费时间。

  • 段永平:悟应该就是思考本质的意思吧?

  • 段永平:“道”的东西需要悟,“术”的东西可以学。

  • 网友:段大哥:您上次说要聚焦,要不然很累。我觉得这句话让人回味的东西很多,我现在其他人的书也不怎么看了,主要就看巴菲特的为主。我想这也是您说的聚焦法则。 段永平:有进步。

  • 说起孤独,让我想起当年买网易的时候。从开始买到网易跌破1块钱满3个月的那天总共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句话绕不?),每天的买单可能有一半都是我的(每天只有几千股成交),当时确实感觉很孤独,尤其是最后一天,居然一下买了接近50万股(相对于现在的200万股)。据说那天卖的人是害怕3个月满了会被摘牌。买的那个人的想法非常简单,认为买的是公司,上不上市无所谓。孤独有时候确实价值连城。

炒股, 段永平, 投资, 能力圈
home
github
archive
category